9月30日,随着最后一粒粮食通过密闭输送系统进入筒仓,一艘卸完货的10万吨级货轮缓缓驶离山东港口日照港。今年9月,日照港完成大豆吞吐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这得益于我国首台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的启用。作为全国重要粮食进口接卸港,国产装备的投用为我国粮食供应链的安全保障更添底气。
在日照港粮食智控中心,粮食码头数字孪生平台正实时呈现现场作业动态,作业人员轻点鼠标,就可远程监控现场转运、入仓、出仓等全流程作业情况。在粮食码头作业现场,粮食卸船机这个“绿巨人”缓缓向大船腹部伸出“手臂”,探入船舱,“手臂”末端的横、纵“双螺旋”开始转动,带动船舱里的大豆坐上“电梯”一路爬升,直达高架于半空的密闭皮带机,最后输送进入粮食筒仓。
“该设备创新融合螺旋取料、带斗垂直提升及水平输送、动态无尘转料衔接、全自动作业控制及安全防护‘四大技术’,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日照港裕廊公司生产业务中心主任刘尚娟介绍,“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100%国产化,最大卸船效率达每小时1500吨,是我国港口机械装备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突破。”
之前,粮食码头使用的连续卸船机基本都是国外技术产品,不仅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影响作业安全,而且成本高、能耗高,作业效率也不理想。每卸一船粮,就有超20%的粮食因设备问题无法自动提取,需要人工清舱。
破局始于一场产学研深度携手。聚焦行业痛点,日照港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开锐组成攻关团队,开创了“需求—研发—应用”的协同创新模式。经过研究论证和技术积累,项目团队锁定“螺旋取料+带斗输送”为核心设计方向。
“港口提需求出场景、高校攻理论做指导、企业出图纸造设备,三方各展所长让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衍棣介绍。
实际运行数据显示,与现有几种主流卸船机相比,该卸船机在小时效率提高25%的基础上,吨耗电从0.4度降至0.34度,年节电达185万度,破板结能力提升80%;单舱清舱量降至13%,比同类设备降低48%。“以前清舱要全副‘武装’下舱作业,现在远程操控,精准抓取,几乎‘颗粒归仓’,安全、绿色又高效。”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员李世龙说。
近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要求扩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今年以来,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场景持续拓宽,带动数字新消费蓬勃发展。我国发展数字消费潜力有多大?一组数据来看。…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5年10月1日至4日(国庆、中秋假期前4日),全国交通运行保持平稳有序,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12.49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前4日)增长5.7%。 从累计数据来看,各交通方式均实现稳步增长。…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